当全球贸易风浪再起,“国产化”三个字的分量愈发沉甸甸。它不仅是技术自主的宣言,更是民族品牌穿越周期的底气。陕鼓,用半个多世纪的坚守与创新证明了:真正的底气,源于核心技术握在自己手里!
从三线建厂之初,装备的国产化就成为镌刻在每一个陕鼓人骨髓里义不容辞的使命和责任,一系列自主研发的高端装备核心技术在持续创新中诞生:
轴流压缩机被视为流程工业的动力“心脏”。无论是炼钢炼铁还是风洞试验,都离不开大型轴流压缩机。1975年,当我国第一台轴流压缩机制造出来的时候,与世界先进技术相比差距很大。为了早日实现大型轴流压缩机国产化,1979年9月,陕鼓引进先进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不仅攻下了轴流压缩机核心技术难题,而且担负起国内高炉煤气余压回收透平发电装置(TRT)技术的研发重任,成为我国第一家涉足这项绿色低碳技术的创新企业。
随后,陕鼓相继研制出我国首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炉煤气余热余压回收发电装置;研发出新一代“提高高炉冶炼强度的顶压能量回收系统”3H-TRT系统,使大型3G-TRT效率相比传统提升4%~6%,中小型3G-TRT效率相比传统提升8%~10%,处于国际一流水平;研制的国内8万、10万等级以上大型空分压缩机组,45万等级大型硝酸四合一机组,5580m³特大型高炉轴流压缩机等多项节能环保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已为全球钢铁企业高炉冶炼提供余热余压能量回收装置超1600多台(套),绝大多数都配备了陕鼓余热余压能量回收装置。
陕鼓创新的大乙烯三机、大空分机组、大合成氨机组、大型硝酸机组、压缩空气储能、顺酐市场领域等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或先进水平;创新研发的冶金余热余压能量回收同轴机组(BPRT)、烧结余热回收与烧结主抽风机联合驱动机组(SHRT)应用技术,荣获联合国国际能效合作伙伴关系组织(IPEEC)“十大节能技术和十大节能实践奖”,并获得世界制造业创新产品金奖;研制出目前全球最大的轴流压缩机组AV140,压缩能力强,效率高、调节范围宽、稳定性好、噪音低,更加节能高效、绿色环保,是我国航空发动机高空模拟试验的核心动力装备,也是压气储能、冶金特大型高炉、化工催化裂化、大型空分、制药、硝酸、硫磺制酸、远程气体输送等,多领域装备的“动力心脏”,运行效率达92%以上。
每一次技术突破、每一次服务创新,都是陕鼓人在这条道路上的坚实脚步。他们用智慧和汗水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题,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实力,也赢得了用户的认可。
国产化不是闭门造车,而是以世界级标准定义中国高度。如今,陕鼓仍在流程工业领域能效提升和优化方面持续深耕和奔跑,开展了多项国家鼓励的前沿研发课题研究,并已在多个新技术、新工艺方面取得进展和突破,助力流程工业装置能效的优化和提升,为推动行业节能减排和绿色高质量发展再添新动能。
陕鼓还深入研究全球气候变化和能源转型,围绕“双碳”目标持续转型创新,聚力发展新型能源产业。依托“能源互联岛”技术和方案,成功打造了全球行业内万元产值能耗最低、排放最少的智能制造基地。陕鼓还将世界一流的储能技术与获得中国工业大奖的能源互联岛技术结合,创新形成了低碳、节约、智慧的能源互联岛EISS4.0方案,助力用户实现降本、降碳、增盈。
同时还深入研究压缩空气储能技术,如今,已完全具备10MW级—660MW不同工艺、规模压缩空气储能系统机组解决方案。陕鼓“轴流+离心”组合机组方案完全匹配和响应了压缩空气储能市场不断大型化、规模化、系统效率要求高、经济性高等市场需求。
目前,陕鼓能源互联岛EISS4.0方案在新型电力领域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参建的世界级首台(套)湖北应城300兆瓦级压气储能电站示范工程项目已并网发电。相继签订了多个全球首台套和全球最大项目,这些项目的实施对推动我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多年来,陕鼓能量回收及输出的总功率达25.33 GW,每年可节约标煤约6282万吨,每年减排二氧化碳约1.64亿吨,为节能减排和社会经济绿色生态发展助力。
陕鼓的国产化之路,是一条以用户需求倒逼创新的路径。在深入洞察外部环境变化趋势和规律的基础上,陕鼓开启了两次深化转型之路。
第一轮深化转型,陕鼓以设备为圆心进行同心圆放大,聚焦自身与用户需求,为用户提供相应服务;第二轮深化转型,陕鼓从单一产品制造商向分布式能源系统解决方案商和系统服务商转变,为用户提供“1+7”系统解决方案和服务。经过两次深化转型,陕鼓已发展成为一家为流程工业、智慧城市、“一带一路”等领域提供低碳、节约、智慧能源系统解决方案和系统服务的企业。
陕鼓的长期主义体现在对技术创新的不懈追求,对用户需求的深刻理解,以及对可持续发展的坚定承诺。陕鼓人相信,只有坚持做正确的事,才能在未来赢得更大的市场空间和更广泛的社会认可。
如今的陕鼓,肩负着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时代使命,以低碳节约智慧的EISS4.0方案为抓手,不断焕发智慧绿色发展生机,在深化转型和长期业务实践中,正向着世界一流智慧绿色能源强企奋力前行。
陕鼓五十六年,是国产化从“替代”到“超越”的缩影。当国际竞争愈加激烈,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这样的底气——靠技术突围,不因风浪退缩,而以创新破局。
这份底气,属于陕鼓,更属于每一个坚守自主创新的中国品牌。